近年來,家居消費簽“私單”的現象屢屢被曝光,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與家居商家“合謀”,表面上是共贏,實則使自身陷入了維權無門的境地。的確,這兩年來,倒閉、老板跑路的
定制家具企業時有出現,倘若消費者撞上了這些“槍口”,無疑于是自討苦吃。
家居市場存簽“私單”亂象
伴隨著家居行業競爭加劇,企業倒閉、老板跑路事件頻頻曝出。截止到2015年8月底,僅僅3個多月內,統計在案的倒閉或老板跑路的知名定制家具企業就不下10家。由于定制家具等貨品從下單到交貨需要一定的間隔期,這便為一些準備跑路的企業提供了撈一把的時間。這其中,有一些是故意設置的“私單”騙局,據了解,這些騙局大同小異,多以便宜作為誘餌。
“把錢直接交給我們,不要讓賣場知道,價格可以便宜些。”當
定制家具品牌專柜的銷售人員如此誘導時,有的消費者或許會以為自己遇到了“好心人”,省了錢。消費者真要這樣做了,卻可能陷入錢貨兩空的騙局中, 5月一名濟南消費者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5月初,濟南市民段先生在一家家居賣場的品牌專柜訂購了一張床和兩個床頭柜,在去賣場收銀臺付款之前,一位自稱店長的男士表示,“我們正在月底沖銷量,你把款交到賣場,還要扣我管理費,不如直接交到我這兒,可以再優惠點”。經過討價還價,原價16270元的家具最終以15350元成交,優惠了920元。該品牌專柜出示了品牌家具訂制合同、加蓋了品牌代理商公章的收款單,打消了段先生的顧慮。然而,兩個月加工期滿后,該品牌店卻以天氣炎熱原料開裂為由延遲交貨,當8月段先生再次撥打“店長”電話時,卻發現該號碼已經成為空號,前往賣場查詢得知,該店已于一周前撤柜。
消費者身陷“申訴無門”泥潭
定制家具品牌在賣場內設有專柜,像段先生這樣避開賣場設立的統一收銀、加蓋賣場合同章或售后服務專用章等多項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監管措施,直接與專柜交易的行為,被業內稱為“私單”。部分品牌專柜通過各種方式誘惑消費者接受“私單”交易,看似替消費者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實則給消費者的購物增加了隱患,因為賣場沒有交易記錄和消費憑證,一旦店鋪撤離賣場,消費者便申訴無門,成為受害者。
因此,對于家居用品這類5-10年才更換一次的大宗耐用消費品,消費者在選購時,不能貪小便宜,而應選擇好品牌和好賣場。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簽訂“私單”帶來的損失。